一、施工设施准备
1. 施工机械主要依赖强夯机、推土机、装载机以及强夯锤等设备进行施工。
2. 工具用具不可或缺的工具包括门架、自动脱钩器、钢丝绳和卡环等。
二、强夯机安全操作规程
1. 选型选用强夯机时,必须根据强夯能级要求进行计算,若以履带式起重机为主机,则需遵循其相关规定。
2. 场地要求夯机作业时,场地应保持平整,门架底座与夯机着地部分需水平,若下沉超过100mm,则应及时垫高。
3. 结构与部件检查门架、横梁、脱钩器等关键结构和部件,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不合格者严禁使用。
4. 作业前检查重点检查各部件连接是否良好,内燃冲击夯的润滑油是否充足,电动冲击夯的接零或接地是否可靠,电缆线是否完好无损。
5. 启动与预热内燃冲击夯启动后应怠速运转3~5分钟,待夯机跳动稳定后方可开始作业。电动冲击夯在启动后,需检查电动机旋转方向,如有错误则需倒换相线。6. 工作状态调整夯机工作时,起重臂仰角应保持在70°,门架支腿不得前后错位,且在未支稳垫实前不得提锤。变换夯位后,需重新检查门架支腿的稳固性,确认可靠后方可作业。
7. 操作注意事项在夯锤下落后,吊钩未降至夯锤吊环附近前,操作人员不得提前下坑挂钩。提锤时,挂钩人员严禁站在锤上随锤提升。同时,要注意清理夯锤通气孔的堵塞现象,但严禁在锤下进行清理。当夯坑内积水或因粘土产生的锤底吸附力增大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排除,不得强行提锤。
三、作业风险分析
1、极端天气需密切关注天气预报,特别是雷雨、台风、冰雹等极端天气。在极端天气期间,必须停止施工,并关闭现场电源和水源。必要时,应将夯机水平放倒,并用防水油布包裹其传动部位。天气好转后,再次开机前应由专人检查机械性能。
2、机械伤害为确保安全,选用的机械设备必须具备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起重机械的安全系数应足够。强夯机械应设置龙门架,并确保起重机臂杆与门架横梁立柱的稳固连接,同时加设钢丝绳捆绑装置以防意外。此外,所有强夯装置都应配备防后倾装置。在强夯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远离正在施工的夯坑至少20米以上距离。同时,强夯对建筑物的安全影响距离也需计算确定,并在必要时设置隔振沟以减少表面波的传递。此外,场地整平施工机械与强夯机械之间也应保持至少3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3、触电伤害电工在操作时应穿绝缘鞋,并确保配电柜装有漏电保护和紧急跳闸装置以预防触电事故。
四、施工前准备工作
1、在施工前,必须对场地进行清理和平整,清除场地上空和地下的障碍物,并确保场地的平整度和硬度满足重型施工设备的安全行走要求。同时,还需注意处理地下管线、树根等障碍物,以及加强夯击力度和范围等关键细节。此外,还需确保强夯点与地面建筑物的水平距离符合安全规范要求。随着单击夯击能的进一步增大,需相应增加距离或进行震动影响测试,以确保安全。
2、建立并实施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体系,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
在施工作业前,必须对所有人员进行作业环境因素的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的策划,同时强化员工的环保意识。
3、坚持起重吊装工持证上岗制度,严禁无证操作。强夯起重作业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的安全操作规程,不得有任何违章操作。
4、施工现场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电工需穿绝缘鞋,其他施工操作人员也必须穿戴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确保个人安全。
5、施工现场应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并设专人看护。在强夯作业前,吊锤机械必须停稳并对准坑位。起吊夯锤时速度要均匀,且夯锤或挂钩不得碰吊臂,以防意外发生。可以在适当位置挂废汽车外胎进行保护。
五、强夯施工中安全管理措施:
1、安全要点:· 确保每个人都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时刻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人伤害”。· 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报告。· 在施工现场设置标志牌,明确安全提示、警告和禁止标识。· 强夯作业时,设立明显的安全警戒线,警戒线内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 每台强夯机应设立专人指挥作业,并统一指挥联络信号。· 班前班后需检查强夯机械的安全性,吊车等设备的卷扬、变幅、转向和行走等每天应进行例行检查并记录。· 相邻作业班组在平面上的布置应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防止相互干扰引发事故。· 在夯坑补料时,应略低于夯坑四周,以防飞溅伤人。· 吊机回转前,回转半径内严禁有人停留。· 振动冲击夯适用于黏性土、砂及砂砾等散装物料的压实,不得在水泥路面和其他坚硬地面使用。· 作业中如冲击夯出现异常响声,应立即停机检查。
2、安全技术措施:
1)采取可靠措施防止起重臂架在卸重夯击时发生摆动和倾斜。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起重臂架的起角度,并经常检查是否超出安全允许范围,及时纠正。强夯机械应配备龙门架,确保起重机臂杆与门架横梁立柱的稳固连接,并增设钢丝绳捆绑装置以防意外。
2)在起重臂架下严禁人员逗留,吊钩未降至地面停稳前,不得靠近操作挂锤。
3)如施工作业周围有建筑物或其他设施,必须设置高度不低于5米的安全围挡。
4)在供电线路附近进行夯击作业时,需与相关部门联系并做好停电准备,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5)挂钩工作人员需戴安全帽,待脱钩完全到位后方可挂钩,操作时只能拉不能推,以防提升时脱钩伤人。挂钩后应立即离开,不得停留。
6)落锤时,挂钩人员必须处于安全地带,与落点距离原则上不少于10米,以防飞石伤人。
7)所有强夯装置均需加设防后倾装置,确保安全。
8)强夯作业时,施工人员应距离正在施工的夯坑20米以上。
9)短距离转移冲击夯时,应先将手把稍抬起,将运输轮装入挂钩内,再压下手把使重心后倾,方可推动转移。
10)作业结束后,应清除夯板上的泥沙和附着物,保持机器清洁,并妥善保管。11)场地整平时,施工机械与强夯机械的安全距离应保持在35米以上。
12)在机械站稳并准备就绪后,方可开始提锤夯打。司机需时刻关注车况,遇有异常情况应迅速采取措施。对于任何发出的紧急停止信号,都必须立即响应并停机,确认安全后再继续操作。
13)在转移夯点时,必须使用辅机协助移动夯锤,同时确保门架在随夯机移动前,支腿离地面的高度不超过500mm。
14)作业完成后,应将夯锤降至地面并放实,严禁在非作业时将锤悬挂在空中。
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噪声控制措施:在22点至次日7点间,施工噪音不得超过85分贝,以免干扰附近居民休息。同时,作业场所的持续噪声级不得超过90分贝(A)。
2)定期对各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进行检测,并详细记录,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
3)粉尘控制在现场出口处设立车轮清洗站,以防止汽车轮胎将泥土带至城市道路或公路上。
4)污染防治任何油料溢漏都必须立即清理,并做好记录。同时,施工设备和车辆的冲洗液应回收处理,污水的排放和处理需严格遵守业主的规定。
5)地下管线及设施保护强夯夯击区与现有地面建构筑物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30米,与地下管线和其它地下设施的水平距离不小于7米。若与既有建构筑物距离较近,可开挖防震沟,其宽度约为2米、深度约3米。对于震动敏感的设施,试夯时需测量震动加速度,参照爆破相关规范来确定震害影响。为防飞石打击,可在施工区靠近可能被打击的建构筑物一侧设置防护网。
六、季节性施工
1、雨季施工雨季施工时,现场应设置排水沟或集水井。强夯施工前、后,应将夯坑推填平并确保夯击区有良好的排水条件。雨后需立即排除现场积水,并在夯前测定地基土的含水量。
2、冬期施工强夯施工在冬期仍可进行,但需采取措施防止场地积水导致土质变软和挤出现象,从而影响强夯效果。在黏性土或粉土的地基上进行强夯时,宜在被夯土层表面铺设粗颗粒材料,并及时清除粘结在锤底上的土料。同时,推填夯坑和平整场地时,推填料中不得有冰雪及其它杂物。履带式起重机在雨雪后强夯时,严禁在未经夯实的虚土上或低洼处作业,并应进行试吊以确保安全。此外,还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以便事前预防。